第322章、雪谏倾樽-《大明重启:年方三岁,登基称帝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因为朱慈炅的故意拖延,会议已经接近中午,会议室内的气温有点热,参会者都有意无意的开始喝水。

    刘一燝放下茶杯,很是认真看向朱慈炅。

    “陛下,老臣也说个道理吧。如果要架桥,首先就是要过河,如果要修楼,首先就是要奠基。一件瓷器再漂亮,也得先看看荷包里的钱够不够。

    陛下,如今要供养平辽,朵颜,国畿,也要支援陕西,陛下又要开发郧阳,朝廷还有造宝船、造火器的大计,四川贵州还在打仗,南直山东又增加了无数官员。

    陛下,除了陕西,直隶、山西、河南今夏也大面积减产了,就算太仓有钱,我们也没有粮食。粮价必然走高,重启银元很快就会不值钱了。

    以教治藏,老臣是支持的,但是,出兵,大明的荷包恐怕支持不了。”

    朱慈炅轻轻一笑,没钱,借钱就是了。只要借钱,日月商会就会绑死在大明这艘破船上,借得越多,大明就越安全,他们绝对不会让大明沉没的。

    可惜大明没有负债经营这个理念啊,这件事,无论是借款方和贷款方都没有准备,需要找个机会让大家都先尝尝甜头,钓鱼也要打窝嘛。

    朱慈炅没有回答刘一燝,低头很认真的将自己这个绑架大明商人的想法记录在小本本上。看上去,他似乎在认真思考刘阁老的问题,还非常慎重的记录。

    黄立极也很慎重的思考了一番。

    “大明直接出兵进藏的确不妥,老臣的建议还是以藏制藏。如果一定要出兵,最好还是用六番招讨司,贺克繇提到的青海土司也可以考虑嘛。

    如果需要茶叶、丝绸甚至武器,朝廷都能接受。陛下也说了,藏区很重要,不过暂时先羁縻,以后有机会再考虑直接出兵也是可以的,这可以作为朝廷的长远目标。”

    孙承宗皱着眉头,很是疑惑的扫视了下几个侍郎,先咳嗽了一声。

    “乌斯藏如果老夫没有记错,没有几个人吧?两位听到要出兵就退缩了,也不问问需要多少兵力。

    如果老夫没有估计错,以新六卫精锐,五千人足以平藏了。哪怕朱燮元还在平乱,单单四川就能筹集到平藏的粮草。一点小事而已,陛下要进兵就进兵吧。

    倒是贺克繇提到的青海,老夫突然隐隐觉得有些不妙。天汗部把蒙古人都赶到那边去了,陛下又把杨嘉谟调到了宁远,贺虎臣新官上任,甘肃镇恐怕有危险。

    陛下,老臣想立即去信一封,提醒下贺虎臣。王家桢他们已经出发了吗?此事也要告诉下他们。”

    朱慈炅目瞪口呆的看着雷厉风行的孙承宗,轻轻点头。陈子壮立即出门给孙承宗拿来笔墨,就在会议室中,孙承宗直接开始挥毫写信。

    一堆人看着他都有些无语,但朱慈炅稍想了一下就觉得孙承宗的担心不无道理。大明的许多问题不会消失,只会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。

    朱慈炅也默默写字,他想要用熬鹰战术对付林丹汗,但怎么感觉自己好像要先熬不住,必须要接见林丹汗了,不然蒙古人要出大问题。

    孙承宗伏案疾书,心无旁骛。朱慈炅也转念在思考蒙古西迁的隐患。只有孙阁老那句‘小事而已’的余音,在略显尴尬的静默中回荡,他本人却浑若未觉。

    还是奉命列席会议,不能再去山上找和尚下棋了的曹思诚出面缓颊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