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如果有今天在人艺礼堂的人来看看,就能发现他们正是程冲和白野闹分歧的‘导火索’。 稷山高台花鼓表演团。 领头是一个六十来岁的老人,要怎么形容他的脸? 那是一张农民的脸,坚毅质朴,像一块经过风吹日晒的顽石。 身上穿着一件黑色的唐装,看起来很笔挺周正,但仔细瞧瞧衣袖末端,就能发现已经被洗的掉色了。 老人名叫苏传福,是这个高台花鼓表演团的团长,但对于他身后那50个演员来说,更像是他们的爷爷。 苏传福正在跟招待所的老板讲价,哪怕这里的房价在60元以下,他也有点负担不起。 两人相谈并不顺利。 苏传福嘴笨,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话—— “我们人多,打个折吧。” 老板摇头:“老爷子,我已经给你降了3块了,你体谅体谅我啊,都是小本生意!” 苏传福有点着急,他算了一下账,如果按照这个价格的话,那就待不了几天了。 身后有个姑娘走上前来,先是对老板露出一个大大的笑脸,接着说道:“大哥,要不这样,57块也行,你一个房间让我们多住几个人,行吗?” 老板奇怪的问道:“床就那么大,能住几个?” 姑娘继续保持着笑脸,说道:“我们可以睡板凳上。” 这时候老板才看到他们随身携带的家伙事儿,在大包小包之外,还有一条条的板凳。 那是他们表演高台花鼓,用来搭建‘高台’的道具,是用人力从老家背到京都来的。 “这...” 老板想拒绝,毕竟这么一间房住太多人,水电又怎么算? 还没等他开口,那姑娘就隐晦的朝身后招了招手。 ‘噔噔噔’ 迅速上来了七八个姑娘,围着老板一口一个大哥的叫,一个比一个叫的甜,还眨巴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他。 “哎行行行!” 老板最后妥协了,无奈道:“就当我做慈善了,但我可把丑话说在前头,你们一个房间住多少人我不管,可不能损坏我的东西,水电还得另算!” “那是肯定的!” “大哥您就放心吧,我们走的时候还会把卫生打扫干净的!” “大哥您真好,要不等下我们就下来帮您做点活吧?” “大哥您一定会发大财的!” 叽叽喳喳的感谢像不要钱的豆子一样往外丢,把老板弄的哭笑不得。 第(2/3)页